據(jù)《人民日報》報道近年來,全國許多地方都開始建設城市標志性的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其中,“大劇院”更是熱浪滾滾,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這些新型劇場都有共性:投資巨大,設備大多采用國際先進標準,硬件甚至可與歐美的新型劇場媲美。
然而,大劇場建起來后,實際運行狀況如何呢?記者日前在上海進行了采訪。
“管家”為何感到“心疼”?
東方藝術(shù)中心是上海繼大劇院、博物館、圖書館等之后又一標志性的現(xiàn)代化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建成后,更在管理運營體制上進行了探索,一改過去“誰建造誰管理”的模式,率先在全國范圍內(nèi)招標尋找專業(yè)管理者。保利文化藝術(shù)有限公司和文匯新民聯(lián)合報業(yè)集團共同組成上海東方藝術(shù)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而在文化界頗有影響的藝術(shù)管理者林宏鳴,成為首任“管家”。這一體制創(chuàng)新立竿見影,正式運營了一年半,“東方”的名氣大噪。然而,看著正懸在外面擦洗劇場玻璃幕墻的保潔工,林宏鳴的眉頭皺了一下。這兩個月,是“東方”演出淡季,但日常維護卻無法“淡”去。以保潔為例,裝飾東方藝術(shù)中心內(nèi)墻的陶瓷掛片多達15.8萬片,最高處達14.8米,全部擦洗一遍就要兩個月;4700塊玻璃幕墻“外罩”舞臺設備定制,每洗一次得4萬元。電費更占“東方”全部開銷的1/3,平均每天維護成本就達9萬元。這筆開支讓林宏鳴心疼。
是否設施“超前”惹的禍?
“東方”有三個廳:音樂廳、歌劇廳、演奏廳。歌劇廳里有國內(nèi)最好的舞臺設施、專用的冰上舞臺,美輪美奐。歌劇廳造價不菲,據(jù)說僅舞臺設施設備就高達億元,冰上舞臺則很少啟用。2006年夏天,俄羅斯圣彼得堡國家冰上芭蕾舞團曾首次啟用,讓觀眾嘆為觀止,可使用了也只此一次。少有用武之地的,還有音樂廳的管風琴設備。這些設備從奧地利定制、堪稱國內(nèi)之最,迄今只用過7次。豪華設施為何閑置?以冰上舞臺為例,它每啟用一次,僅耗冰成本就達2萬元,更重要的是目前國內(nèi)尚無冰上芭蕾舞團。而管風琴對環(huán)境要求更高,需要整個音樂廳24小時的恒溫、恒濕,光是電費就是一個驚人數(shù)字。林宏鳴表示并不擔心沒人使用這些豪華設施,有很多國際頂級演出團體,完全有“資格”使用那些一流設施。但是舞臺設備定制,作為運營方和演出團體,在權(quán)衡成本后,常常不敢用那些“寶貝”。
高昂管護成本誰來承擔?
很多人認為,提高票價可能是為“東方”化解成本壓力的手段,但林宏鳴表示,高票價會攔住部分觀眾,輿論也一直對“高票價”極端不滿,這招似乎也不是萬全之計。東方藝術(shù)中心最輝煌的是2005年11月成功迎來世界頂級的柏林愛樂樂團。柏林愛樂樂團演出成本高達1200萬余元,創(chuàng)造了東方藝術(shù)中心迄今為止的最高票價———4000元。這個價格理所當然地遭到了輿論非議。對此,林宏鳴覺得很委屈:“票房收入近700萬元,僅及成本的一半多。”最后怎么擺平———浦東新區(qū)政府補貼300萬元、商業(yè)贊助200多萬元。令林宏鳴更加擔心的是,再過5年、10年,一些設施面臨大修、更新,高昂的管護成本問題將愈加突出,到時這部分成本又該如何承擔?“東方”目前的難題并不是個例,許多地方“大劇院”的“超前設備”、“超前眼光”是否合理,又該由誰買單,成為很多管理者心頭的問號。
新疆拓豐舞臺設備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舞臺機械、舞臺幕布的生產(chǎn)安裝。其中舞臺機械包括:臺上機械、臺下機械、升降舞臺、伸縮舞臺、旋轉(zhuǎn)舞臺、活動假臺口、燈光吊籠、燈光吊片、對開幕布系統(tǒng)、電影銀幕架、升降系統(tǒng)、電動吊桿機、多層纏繞吊桿機、單點吊桿機、單層纏繞吊桿機、一次排繩臥式、立式滾筒式電動吊桿機、變頻調(diào)速拉幕機、電動對開拉幕機;阻燃舞臺幕布有:大幕、二幕、會幕、紗幕、天幕、橫側(cè)條幕等,是國內(nèi)較早規(guī)模較大的舞臺設備制造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