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敲起手鼓,為新疆半個世紀的文化成就歌唱。
歌聲唱給傳承新疆文化的優(yōu)秀藝術家。從《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到《草原之夜》,從《達坂城的姑娘》到《我們新疆好地方》,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回蕩世界,經久不衰。
歌聲唱給發(fā)展新疆文化的辛勤勞動者。不論是城市還是村莊,不論在高原還是沙漠,圖書館建起來了,文化站忙起來了,歌舞團活起來了,公共文化建設強起來了。
歌聲唱給熱愛新疆文化的各族人民。他們創(chuàng)造出木卡姆套曲和瑪納斯史詩等鴻篇巨制,醉心于麥西來甫、阿肯彈唱、花兒演唱等藝術殿堂,共同見證著古老的新疆文化走向輝煌。
藝術奇葩綻放世界舞臺
50年前,當第一支走出新疆的專業(yè)表演團隊站在北京舞臺上時,面對滿堂觀眾,年輕的演員們不禁有些驚慌失措。
半個世紀后的2005年3月,當新疆麥蓋提縣農民木卡姆藝人在法國巴黎的舞臺上忘我表演時,新疆樂舞早已成為世界舞臺上通用的“藝術名片”。
這種巨大的變化,源自新疆樂舞獨特的魅力,源自50年來新疆對外交流速度的加快。自20世紀50年代起,新疆各種演出團體不斷跨越天山,走向大江南北、世界各地,到處留下了曼妙的舞姿和悠揚的歌聲,以及充滿西域風情的音樂,古老的新疆樂舞向世人揭開神秘面紗。
新疆樂舞的價值也得到充分肯定,眾多文藝工作者在國內外大賽中獲獎。1956年,維吾爾族歌唱家帕夏·依夏以一曲《解放的時代》,在波蘭華沙第七屆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節(jié)上榮獲銀質獎章;1997年,維吾爾族舞蹈家迪里娜爾·阿不都拉在日本大阪舉行的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上榮獲表演金獎……代表新疆歌、舞、樂最高成就的文化“活化石”維吾爾木卡姆,因其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于2004年由文化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作為中國電影開拓國際市場的一部分,天山電影制片廠依托新疆特有的民族與文化優(yōu)勢,已邁出開拓中亞市場的第一步。2004年末新疆舞臺,描寫哈薩克族現代生活的影片《美麗家園》在哈薩克斯坦放映發(fā)行,贏得鄰國觀眾的好評。
50年來,新疆的文物保護事業(yè)從無到有,不斷發(fā)展壯大。作為文化的載體,部分出土文物先后多次運往日本、美國、法國等國家和地區(qū)進行展出。這些來自尼雅、樓蘭等遺址的珍貴文物,帶著多元文化交融的厚重遠涉重洋新疆舞臺,向世界展示新疆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
迄今為止,新疆已有30多個藝術團隊先后赴國外和港澳臺地區(qū)演出,也先后接待了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的藝術團體來疆演出,擴大了新疆文化藝術在世界上的影響,增進了新疆各族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
公共文化事業(yè)異彩紛呈
半個世紀,彈指而過。新疆的公共文化事業(yè),早已“換了人間”。
讓我們用數字來詮釋新疆文化發(fā)展的50年。
--50年前,新疆沒有一個專業(yè)文藝團體,沒有藝術教學和藝術研究;現在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09個,藝術科研機構2個,藝術創(chuàng)作機構7個,從事專業(yè)表演創(chuàng)作的各族文藝工作者達4500多人。 --50年前,新疆沒有一座公共圖書館和博物館;現在擁有公共圖書館92個,群眾藝術館16個,文化館92個,文化站1132個。
--50年前,新疆很少有人能夠聽到廣播;現在已經擁有廣播電臺6座,電視臺10座,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均已超過90%……
如今,行進于天山南北,不管是鄉(xiāng)村庭院的麥西來甫,還是城市劇院的大型民族歌舞表演,游客們隨處都可欣賞。而陳列著新疆數千年歷史遺存的博物館、藏有古今中外各種書籍的圖書館,以及豐富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文化館,都能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新疆民族民間文化的搜集、整理與挖掘工作取得重大進展。蒙古族史詩《江格爾》、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等珍貴文化遺產,已經以本民族文字和漢文出版,維吾爾族的《十二木卡姆》還被制作成各類光盤。自治區(qū)文化部門已對新疆境內的各種民族民間藝術進行記錄,分級保護。
新疆文化走向強勢
在新疆,游客可以通過一個人的歌聲和舞姿,去判斷他的民族和地域--文化不僅是民間自然傳承的歌舞藝術,更是一種標志物。但是,由于解放前新疆歌舞大多依靠藝人之間口傳心授,沒有文字記載,更缺乏整理和整合,相當多的優(yōu)秀歌舞,如龜茲樂舞、于闐樂舞等,都像唐代詩人白居易描寫的“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之胡旋舞一樣,隨著歲月流逝和各種變故逐漸散失。
為了保護這些流傳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之初便開展了文化建設。大批藝術家深入民間,把原本處于自娛自樂、自生自滅狀態(tài)的民間歌舞搬上舞臺,用系統化、規(guī)范化來打造新疆的文化品牌。 阿吉·熱合曼等人創(chuàng)作的《摘葡萄》《勞動舞》等作品,便是這一時期舞臺藝術的突出代表。它們大多以勞動為主題,感情真摯,生活氣息濃郁;同一時期的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以軍民團結守衛(wèi)邊防和純真愛情為主題,感染了一代人;《十二木卡姆》等藝術珍品,由萬桐書等學者們悉心整理,完整地保留下來。
改革開放后五彩紛呈的文藝舞臺,給新疆文化界帶來新的動力,一批突出時代主旋律、形式多樣化、具有濃郁民族風情和地域特色、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劇目和節(jié)目涌現在文藝舞臺上。
新疆歌舞團作品《天山彩虹》首開先河。這場以完整構思整合現有歌舞藝術形式的晚會轟動了第二屆中國藝術節(jié),并為新疆第一次捧回文華獎。隨后,大型民族歌舞《我們新疆好地方》、話劇《吳登云》、維吾爾劇《古蘭木罕》等也先后獲得國家大獎;一批優(yōu)秀青年藝術人才脫穎而出,深受廣大觀眾喜愛。
在新世紀文化產業(yè)化、市場化的背景下,新疆文化界又開始了新的探索。音樂劇《冰山上的來客》便是這一背景下的產物。這部由經典電影改編的音樂劇,已在全國10余座城市進行商業(yè)演出,市場業(yè)績良好。而在此之前,話劇《吳登云》進行了122場商業(yè)性演出,《我們新疆好地方》也已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毛主席在新疆和平解放初期寫下的豪邁詩篇,感召著天山兒女在發(fā)展優(yōu)秀文化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新疆拓豐舞臺設備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舞臺機械、舞臺幕布的生產安裝。其中舞臺機械包括:臺上機械、臺下機械、升降舞臺、伸縮舞臺、旋轉舞臺、活動假臺口、燈光吊籠、燈光吊片、對開幕布系統、電影銀幕架、升降系統、電動吊桿機、多層纏繞吊桿機、單點吊桿機、單層纏繞吊桿機、一次排繩臥式、立式滾筒式電動吊桿機、變頻調速拉幕機、電動對開拉幕機;阻燃舞臺幕布有:大幕、二幕、會幕、紗幕、天幕、橫側條幕等,是國內較早規(guī)模較大的舞臺設備制造企業(yè)。